从康复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,傅利叶的“愚公移山”之路
据虎嗅独家爆料,傅利叶智能刚刚完成了新一轮E系列融资,总金额接近8亿元!这一轮融资吸引了不少大咖投资机构,比如国鑫投资、浦东创投、张江科投、张科垚坤基金,还有Prosperity7和钧山资本等。傅利叶智能CEO顾捷最近接受虎嗅的专访,分享了公司从康复机器人转型到人形机器人的经历,还谈了他对2025年行业发展的看法。
顾捷回忆了去年GTC大会上的场景,当时英伟达CEO黄仁勋兴奋地介绍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,身后还排了一排九个机器人,都是大名鼎鼎的厂商产品,比如波士顿动力、Figure AI,还有傅利叶的人形机器人GR-1。英伟达跟傅利叶联手,不仅提供了计算平台,还参与开发了全球首个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“GR00T”。
这次大会让顾捷感受到“硅谷已经认同了具身智能的未来”。不仅如此,OpenAI也加入了这场热潮,重新启用了四年前解散的机器人团队。
不过,顾捷对人形机器人的执着其实早在22年前就埋下了种子。当时,他还是上海交大的学生,参加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,主题是“抢攀珠穆朗玛峰”。
5年前,傅利叶正式从康复机器人转向人形机器人,这是一次理想主义的选择,也是一场“愚公移山”的挑战。
傅利叶最初是从康复机器人起家,2017年推出了第一代产品Fourier X1。这款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国内首款带有“触觉”的产品,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——患者穿戴后仍需要拐杖来保持平衡。这让团队意识到,人形机器人才是最终能够更好服务人类的方向。
到了2019年,顾捷发现技术突破的契机来了——无框电机替代了传统的伺服电机,电机和执行器的性能大幅提升,让灵活的人形机器人不再是空想。
不过,当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还不明朗,很多人觉得这是件“烧钱”的事。但傅利叶的康复机器人经验派上了用场,比如对步态、重心控制和传感器技术的积累。
2023年,傅利叶推出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-1,并实现了量产。2024年,他们又发布了第二代产品GR-2,产品性能更强,稳定性更好。
但这些成果背后,是五年时间的不断打磨。团队列出了近1000个问题清单,每解决一个问题都需要无数次测试和迭代。
让顾捷印象深刻的是机器人第一次“动起来”的瞬间。那种通过神经网络控制全身电极的机器人像有了生命一样,会对推力做出条件反射般的反应。这让他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。
2022年GPT发布后,大模型彻底改变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。这不仅推动了傅利叶的进程,也让波士顿动力这样的行业巨头做出了从液压转电动的大胆转型。
顾捷预测,到2025年,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可能会以10倍速度增长。但距离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,依然需要时间。
幸运的是,行业上下游都在加速进化。从优秀工程师的加入到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,再到GPU、传感器等硬件的技术进步,傅利叶迎来了更多机会。2024年,他们成功交付了超过百台机器人,小规模量产的目标已经实现。
不过,顾捷认为,资本的涌入虽然是好事,但行业仍需保持长期主义的心态。他说:“我们可以融到钱,但时间是融不到的。机器人行业需要一步步扎实前进,或许5年、10年,甚至20年才能走得更远。”
傅利叶的这条路,虽然充满挑战,但顾捷相信,未来会更加光明。
对于机器人真的是没有什么关注的,感觉距离自己还是很遥远的啊。 能解决那么多技术难题,还搞出了量产的机器人,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。看来搞科技就是要坚持,要有耐心,不能想着一口吃个胖子。 机器人行业这几年真的是发展很快的呀,也是很多竞争了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