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古镇千篇一律,游客提不起劲儿”——张家界古城巨亏背后的思考
你可能没想到,全国有2800多个古镇古城,但它们长得“像到傻傻分不清”。社交媒体上关于古镇的吐槽已经炸开锅——一样的青砖瓦房、一样的商业街,甚至小吃和纪念品也高度相似,让人完全提不起兴趣。曾经斥巨资打造的古镇,如今却门庭冷落。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花了3.5亿打造,却有七成商家撤出;常德桃花源古镇投资50亿,如今却成了“空城”;成都龙潭水乡砸下20亿精心建设,四年后也难逃冷清的命运。
甚至连上市公司都被“古城困局”拖累了。张家界旅游集团(张旅集团)就栽在了自己投资的“大庸古城”上。
当初,这个花了24亿建设的项目被寄予厚望。公司本以为每年能赚1.84亿元,十几年就能回本。没想到现实骨感——从2021年试运营开始就一直亏损,三年亏了5.47亿!更离谱的是,收入最多的居然不是门票,而是停车费。
眼看经营越来越糟,张旅集团不得不在2024年9月启动重整。公司负责人直言:“折旧、摊销、财务费用,全都拖累了业绩。” 直到最近,电广传媒愿意合作,张旅集团才算有了些许转机。
如今,全国这么多古镇中,有些一片萧条,也有些却生意火爆。比如乌镇,去年接待了770多万人次,赚了17.8亿,净利润2.84亿,复游率高达40%!
乌镇成功的秘诀有几点:
1. 拒绝“复制粘贴”。它坚持特色化发展,不随便跟风那些“打铁花”等套路,坚持“一个不一样的乌镇”。小吃还是传统的油墩子,只卖3块钱一个,童年味道拉满!
2. 注重游客反馈。乌镇管理团队每周都会汇总上千条游客意见,确保及时整改、提升服务。
3. 内容创新不停歇。乌镇戏剧节已经成了招牌,每年都有新戏剧内容吸引回头客。
同样是古镇,结局为何两样?
乌镇的成功虽然值得借鉴,但要让全国2800多个古镇都找到自己的特色并不容易。中青旅试图复制乌镇的模式打造“古北水镇”,却未能如愿。尽管2023年客流恢复到152万人次,但和巅峰期相比差得远,运营也面临巨大亏损。
如何让古镇真正“活”起来?避免同质化、挖掘独特的文化内涵,才是古镇未来的生存之道。否则,再多的投资,恐怕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对于什么古镇,真的是没有什么兴趣了,确实相似度太高了。 现在这些古镇确实越来越没意思了,走到哪儿都是一模一样的商业街,一排排卖义乌小商品的摊位,完全没啥看头啊!
页:
[1]